一、是否需要定期检测?
1. 必要性
-材料老化:铅、铅玻璃等屏蔽材料可能因长期辐射暴露、氧化或机械应力导致防护性能下降。
- 结构损伤风险:移动式防护屏的滑轮、接缝或固定式防护屏的焊接处可能出现裂缝、变形或磨损,造成辐射泄漏。
- 法规强制要求:
- 中国:GBZ 130-2020《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》明确规定防护设备需定期检测。
- 国际:IEC 61331-1、NCRP Report No.147等标准均提出检测要求。
2. 例外情况
- 新型稳定性材料:如通过加速老化认证的无铅复合材料(钨-聚合物等),可适当延长检测周期,但仍需定期目视检查。
二、检测周期
1. 通用标准
防护屏类型 | 检测周期 | 适用场景 |
| 固定式防护屏 | 每1-2年 | 放射科机房、CT室、放疗室等固定场所 |
| 移动式防护屏| 每6-12个月 | 介入手术室、急诊等需频繁移动的场景 |
| 高剂量防护屏| 每3-6个月 | 介入放射学、粒子治疗等高辐射区域 |
2. 触发检测的特殊情况
- 防护屏受到物理撞击或可见损伤(如铅层剥落、玻璃裂纹)。
- 辐射监测数据显示工作人员剂量异常升高。
- 防护屏更换安装位置或停用后重新启用。
三、检测方法
1. 屏蔽性能检测
- 仪器:
- X/γ射线剂量仪(如电离室、闪烁体探测器)。
- 铅当量测试仪(验证标称屏蔽厚度)。
- 步骤:
1. 模拟辐射场:使用标准X射线机(如80kVp、120kVp)或γ源(如Cs-137)。
2. 衰减率测试:测量防护屏前后剂量率,计算衰减率(要求≥90%)。
3. 铅当量验证:通过不同能量射线验证是否符合标称值(如0.5mm Pb)。
2. 结构完整性检测
- 目视与触检:
- 检查铅层是否脱落、铅玻璃有无裂纹或气泡。
- 测试移动式防护屏的滑轮灵活性和锁定稳定性。
- 接缝泄漏测试:
- 用便携式辐射探测器扫描接缝处(如门框、观察窗边缘),泄漏剂量率应≤环境本底的1.5倍(通常<0.5μSv/h)。
3. 辅助检测技术
- 超声测厚仪:非破坏性测量铅层实际厚度。
- 热成像仪:检测材料均匀性(局部厚度不足可能影响屏蔽效果)。
四、检测标准与记录
1. 主要依据标准
- 中国:
- GBZ 130-2020《放射诊断放射防护要求》。
- GB/T 19629-2005《医用诊断X射线防护玻璃板》。
- 国际:
- IEC 61331-1(医用防护器具通用要求)。
- NCRP Report No.147(介入放射学防护建议)。
2. 检测记录要求
- 报告内容:
- 检测日期、仪器型号及校准信息。
- 测试点位数据(如衰减率、泄漏剂量)。
- 处理措施(如维修、更换部件)。
- 存档期限:≥5年(部分国家要求与设备生命周期一致)。
五、维护与故障处理
- 日常维护:
- 使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表面,避免腐蚀铅层或玻璃。
- 定期润滑移动部件(如滑轮、铰链)。
- 维修阈值:
- 铅当量下降≥10%或结构损伤时需立即停用并更换。
六、示例:介入手术室移动屏检测流程**
1. 月度自查:快速目视检查铅帘完整性、滑轮功能。
2. 年度检测:
- 用120kVp X射线测试主防护区衰减率(要求≥95%)。
- 扫描接缝处泄漏剂量(要求≤0.25μSv/h)。
3. 异常处理:发现铅帘裂缝时,局部更换并复测屏蔽性能。
总结**
- 必须定期检测:固定式1-2年/次,移动式6-12个月/次,高剂量区域3-6个月/次。
- 核心检测项:屏蔽性能(衰减率、铅当量)、结构完整性、接缝泄漏。
- 合规性:检测需符合国家标准,记录存档备查。
通过规范检测,可确保防护屏始终处于有效防护状态,最大限度降低辐射职业暴露风险。